“天王”刘德华也出手了。刘德华首次在抖音开设系列节目《我同你“港”》,以他个人对香港的情怀,从音乐、电影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当中的故事。有广州朋友在网上看到预告片中刘德华坐在电车上和观众分享节目初心,告诉我说下次来香港想去搭电车。刘德华的魅力没法挡,可以预料,今年内地游客人数的增长将远超特首估计的数字。
香港经济复苏似乎看到曙光,近日股市大幅反弹,楼市也重拾生气。二○○三年沙士之后,就是首批内地自由行游客给香港带来人气和消费,让香港市场重拾信心,楼市大幅反弹并且由此步入长达十多年的牛市,带来巨大的财富效应。期待这一次中央加码自由行,会再次给香港带来好运。不过,香港是否已经完全做好准备,让这些远道而来的内地游客感到宾至如归呢?我觉得好像还没有。
那位广州朋友说要来香港搭电车,我提醒他要记得带现金零钱,或者来到香港之后买一张八达通,否则到时上车容易下车难。事缘不久前我亲眼所见的一件事。某日下雨,我站在路边等的士,刚好一部七十八号小巴驶至,正好经过我要去的广东道,于是收起雨伞上车。乘客不多,车行两个站到汇丰银行楼下,一个年轻人上车,拿出手机用北方口音的普通话问司机大叔:可以扫码付钱吗?司机答:不可以,只能用八达通或现金。年轻人显得很无奈,只好下车。我不是经常搭小巴,但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因为没有带现金或八达通,内地游客不能乘小巴的情况。我推测,类似的情况可能也会发生在巴士或电车。
对于游客而言,来到香港旅游,因为没有带现金,乘车和吃饭遇上麻烦,肯定会留下不愉快的体验。旅游其实就是体验,追求的是愉悦。观赏当地的风景、感受当地的人文、品尝当地的美食,都是体验。因此,衡量一个地方旅游业素质好差水平高低的标准,就是能否让游客获得愉悦的体验,留下美好的印象。既然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内地游客,那么,我们就应该千方百计让他们来到香港能够获得愉悦的体验。这方面,深圳比香港做得好,我的人民币微信支付,疫情期间因为银行冻结账号而停用,一次搭的士用现金付车资,外省口音的司机找钱时说,我每天上班都带现金,就是为你们香港人准备的。
香港很多食肆、商店都已经提供电子支付,包括用微信人民币支付,搭地铁也用扫码入闸,令内地游客感到方便。但也还有像上文提到的只收现金和信用卡的食肆以及其他服务业提供者,特区政府有关官员是否知道究竟是何原因?
泰国机场的特色就是从2楼走出来时,到处是A4纸,挂满两边围栏,还有很多拿在接机人的手中。我不明白那些被接的人是如何从这些满天满地的纸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张。
重点,
在国内一定要开通国际漫游,这样落地后可以免费收到短信验证码,相当相当重要。
泰国机场卖电话卡的店到处都是,但还是帝国淘宝最划算,价格至少低一半。
在国内银行先换好1万泰铢(1975人民币),比在泰国换汇划算。
如果要打车,在国内提前安装注册Grab(东南亚版滴滴),方便出行。
住酒店走携程,有保障且直接APP付钱,不用带那么多现金。大的酒店前台支持微信付房费,扫码后会自动换算为人民币扣款(每1元人民币换个泰铢)。
一定买好回程机票,以免入境时要你出示回程信息。
泰国的食物,水果基本接近中国价格。各种日常生活用品,衣服,化妆口和电器比中国贵,毕竟咱帝国不一样、自成一个世界。
路边小摊买点水果,山竹的新鲜,终于让我对这里有一点好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