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主要国家中,泰国算是“六边形战士”,比起新加坡、马来西亚,它具有人口、国土面积、物产资源优势,比起印尼和越南,它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产业完善度更高。
泰国曼谷港口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洲经济腾飞,“亚洲四小龙”首当其冲,八九十年代,“亚洲四小虎”(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紧跟脚步。泰国作为“亚洲四小虎”之首,创造了连续10年年均GDP增速接近10%的经济奇迹。
因此,2010年以前,泰国的人均GDP一直高于中国。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国人的心目中,泰国慢慢变成了一个消费不高,但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亚洲四小虎”的角色慢慢被遗忘。
实际上,泰国算得上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泰国待了10年的开泰远景基金(香港)投资负责人肖小跑曾在接受媒体访谈时提到:
如今,泰国人口近7000万,并且从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引进了大量劳工,是东南亚的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印尼。
人均GDP排名第四,在7000美元左右,排在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之后,是印尼的近一倍。
除了相对成熟的产业基础之外,泰国吸引中资的原因还包括以下方面:
比亚迪参加第45届曼谷国际车展
这一场中国新兴势力挑战日本老牌巨头的汽车之战正在泰国酝酿。除了比亚迪以外,上汽旗下名爵2023年销量为27311辆,名列第七。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哪吒销量为13836辆,列第十。还有长城汽车销量为13039辆,挤入前十,未来可期。
此外,泰国给予电动车的激励力度也相当明显:规定为每一辆电动汽车提供7万—15万泰铢(约合1400到3000美元)的补贴。
因为汽车制造业的成熟,泰国的汽配产业链也异常发达。伟华工业园以及罗勇泰中工业园——这两个园区聚集了大量的汽配企业,尤其是来自中国江苏、浙江的汽配企业。
在罗泰工业园展示的一张中国地图上,他们标注了中国各省份在园区投资的企业数,其中,中国台湾地区是56家,浙江53家。
蒋荣山正计划扩大在泰国的投资,“目前在泰国的芭堤雅附近洽谈一个工业园,打算做智能家居,全部拿下来大概有二十多万平方米。”蒋荣山还希望跟更多的同行、产业链伙伴一起去泰国。
泰国正大集团执行副总裁洪波同样赞成“抱团”出海,她建议,由政府牵头、企业主导,粤泰双方的工业园联合建立“双园机制”,“每个国家的企业都喜欢‘抱团’出海,我知道很多广东的企业想到泰国来,但确实是需要一个产业链的配套,泰国也有很多企业希望到中国去开拓市场,所以‘双园机制’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实现双向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广东省贸促会(广东国际商会)会长方利旭则认为,粤泰两地应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潮流,发展更紧密的伙伴关系,融合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打通要素自由流动管道,打造更稳定高效便利的双向连接、促进更直接的交流合作。
方利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完备,制造业基础雄厚,随着数字经济和工业的深入发展,产业数字化进程加速,数字化已逐步渗入制造产业链的“神经末梢”。两地应加强产业投资连接、两地政策衔接、行业企业对接,扩大数字贸易合作、数字金融合作、数字产业投资合作,召开专题招商推介会、行业研讨会、合作交流会,形成政府推动引导,协会大力支持,企业跨境合作的工作机制,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链,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携手打造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新高地。
广东省贸促会(广东国际商会)会长方利旭。广东省贸促会供图。
目前,泰国EEC正大力规划发展数字园区,提供独有的政策优惠。据悉,到2027年,数字经济预计对泰国GDP的贡献率将达到25%。而广东企业在通信工程等数字新基建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在泰国已经拥有数个投资项目,最新消息显示中兴通讯已参与建设泰国5G智能示范工厂。
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表示,现阶段无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还是泰国EEC建设,对于双方企业而言都是巨大的商机。“我们将继续鼓励广东优秀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企业到泰国投资,也希望更多的泰国企业到广东发展,希望合作能够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